上海市胸科医院,全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,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。该医院主要专注于诊治心、肺、食管、气管、纵隔疾病。医院成立于1957年,由上海市人民政府集结全市心胸疾病领域的力量组建而成。2004年,医院成为上海红十字胸科医院,2005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。
医院设有心外科、心内科、胸外科、呼吸内科、肿瘤科、中西医结合科、急诊科、重症监护科、放疗科、麻醉科等10个临床科室,以及放射科、病理科、药剂科、检验科、核医学科、超声诊断科、心功能室、肺功能室、呼吸内镜室、营养室等10个医技科室。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(心血管病学)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(胸外科专业、心血管内科专业、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)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(中西医结合肿瘤科)、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(胸外科、呼吸内科)以及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(肿瘤科)等。
医院是全国首家国际认证胸痛中心,首批中国胸痛中心、首批中国心衰中心、首批中国房颤中心,拥有上海市首批癌痛示范病房,并有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食管疾病诊治中心。医院在国内疾病谱最广、技术门类最全的胸外科中心,年手术数超过18000例,其中90%以上为微创外科。
医院核定床位580张,开放床位964张,病区23个,还建有ICU、CCU、日间病房、临床研究病房。医院以诊治心胸疾病为专科特色,形成胸部肿瘤学和心血管病学两大学科群。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胸部手术,年手术数超过600例,涵盖肺、食管、纵隔(胸腺)等各类疾病,多年来保持世界总量第一。
追溯胸科医院前身,曾经历了同仁医院(1866年至1903年)、广仁医院(1903年至1942年)、宏仁医院(1942年至1954年)、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宏仁医院(1954年至1957年)等四个阶段。1957年11月2日,上海市卫生局、上海第一医学院、上海第二医学院在原宏仁医院的基础上共建成立了上海市胸科医院。建院以来,医院在心胸领域开创了诸多第一,如我国第一架鼓泡式人工心肺机,国内首创塑料无缝人造血管、毛绒型涤纶人造血管,国内第一株人体肺腺癌细胞株,世界首例非血缘供体成人单侧肺叶移植术,国内首例冠脉搭桥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,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胸部手术等等。